• 舞劇新美學~《牡丹亭》陳寶玉 台南市文化基金會『王城氣度』舞蹈專欄邀舞系列執筆人

陳寶玉
陳寶玉e化舞蹈學院創辦人/台南科技大學舞蹈系
九年一貫制藝術與人文表演藝術領域中等教育師資/ 台南市文化基金會
『王城氣度』舞蹈專欄邀舞系列執筆人

舞劇新美學~《牡丹亭》
舞蹈是流動的音符,飄逸的詩篇。中國文學與「高雄城市芭蕾舞團」共譜春光之曲,美得令人叫絕。《牡丹亭》的唯美綺夢,編織出若舞先動情,質樸濃烈的情感特徵。英國莎士比亞的愛情悲劇《羅密歐與茱麗葉》殉情身亡,然而晚明大劇作家湯顯祖卻認為死而不可復生者,非情之至,所以創下千古絕唱《牡丹亭》。杜麗娘為愛而死,因情還魂,終於與柳夢梅永結連理。舞劇人物之心境、動作的情感處理上無不表現中國古典舞和西方芭蕾舞情之所至。牽一髮而動全身,形成了情的流動,舞蹈語彙反應的不是某個動作的本身,而是一種情感的流露,一招一式都是情感的傾訴,一招一式都能撥動觀眾的心弦。
〈驚夢〉是全劇的靈魂,愛情神話的發源。為愛「死」去「活」來,雙人舞影,如幻似真,盡在此中。這一齣春夢的服裝設計很有唯美特色,以白色為底色,男主角穿著春意飽滿的紅梅長枝,眾花神則以柳枝綠意盎然、杜麗娘春物春情的粉彩,無論是雙人舞中扯襟、碰肘、以及各種閃、望、嬌羞、媚眼等,抒發著各自內心和流露出相互的愛戀之情,美感風格,可謂之風流高雅。
〈寫真〉描述杜麗娘因思春成病,對鏡自畫春容。舞者在表演這一段時,必須讓觀眾看到杜麗娘對自身容貌的淡描輕染、身段如風搖曳般楚楚可憐、舉腿時的輕盈飛舞,將自己的愛和美,全部傾注在春容上。表情和舞韻的配合,強化杜麗娘內心的「執著」,為了愛情追尋,留下了線索。湯顯祖筆下對情的「執著」,必能穿越古今,通達天人,而且能在現實中完成。
〈回生〉杜麗娘因情復活,呈現了舞劇的完整性。人-角色-舞群,凸顯出細緻、幽邃、輕微、連綿不絕的舞蹈化動作,讓舞者們陶醉「情動於中,而形於外」的情感之中,舞蹈和音樂都給人美的感受;如「春」之氣息,也是「生」之萌動。在藝術總監張秀如獨樹一格的美感體現,創作式芭蕾舞劇《牡丹亭》焉然而生。
我覺得「高雄城市芭蕾舞團」最好看的地方,是他們表現出屬於台灣的芭蕾舞;一股對芭蕾舞的熱誠,讓張老師堅持四十年之久 不斷地重複訴說芭蕾舞的故事;身為學生的我,那是一種心的悸動,也是一種莫名的感動。我認為,身體比舞蹈重要,舞者用身體去傳達舞蹈語彙,做得好,是靈魂帶動身體。而跳舞就像是在和靈魂對話,全心全意地舞著,靈魂才會變成對話,觀眾在觀舞同時,也會跟著舞蹈和自己對話。「高雄城市芭蕾舞團」用一種很獨有的芭蕾感知,透過舞蹈符號傳遞給觀眾很不一樣的感覺。在寫意、簡約的美學精神中,結合中國文學《牡丹亭》舞劇新美學,走出一片更寬敞的天空。